当前位置:首页 > 品味生活 > 正文

马上评︱守望相助,因为我们是一家人

摘要: ...

11月27日,义工在宏福苑附近向受火灾影响的市民派发物资。新华社 图

香港大埔宏福苑火灾,牵动人心,社会各界也展示出无私的互助精神,守望香江,共克时艰。

中央港澳办协调广东省为香港大埔火灾救灾工作提供协助和支援,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需求,广东迅速调集有关救援装备和医疗物资及耗材,分别于11月27日晚上和28日上午交付香港方面;一些内地企业和机构纷纷捐款捐物,据不完全统计,40多家企业及基金会合计捐款捐物已经超6亿港元。

为什么每逢灾难事故,总能看到地无分南北、人不分贫富,社会各界纷纷伸手支援的现象?因为我们是一家人——这就是紧密的团结,这就是滚烫的人心,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情感自然流露。这些数字与行动背后,是“守望相助”的责任担当,更是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民族精神的鲜活演绎。

相比一些大企业、大机构的巨额捐助,普通市民自发的援助也让人动容。据港媒报道,多位深圳热心市民在27日就已经自发赶到香港,将4000多条御寒毛毯等物资送给受灾的香港市民使用。

危难之际,最见情意。在相关新闻报道的留言区,很多人在询问捐款渠道和方式,还有的立即就对刚公布的接收账户转账,遇到无法转账的情况急切地在网上询问。这种急他人之所急的朴素善意,最是令人动容。

守望相助,总是双向的。此前,每逢内地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或事故,来自香港企业界、演艺界等各方的爱心捐助都非常活跃。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,地震发生不到8小时,特区政府就向立法机关申请紧急拨款3亿港元赈灾;此后95%的港人都参与了捐款,总额超过200亿港元。

有媒体报道,这次遭遇火灾的小区,投保方案包含20亿港元大厦财产险及多项责任险,‌多家保险公司已启动理赔应急预案,表示应赔尽赔。事实上,对宏福苑受灾市民来说,还有一份更大的“保单”,那就是来自14亿人的支援救助。这份“保险”是用血脉和情感连接的,而非单纯依赖于契约。

目前,特区政府正在草拟一份物资和支援的清单,包括勘察无人机、帮助消防员爬上多层梯级的助力器、运输输送带等,以及医疗方面的解毒剂、处理烧伤的医疗耗材、实验室测试材料等。内地各界已经闻难而动,积极筹备。有难必助,有求必应,从来都是这片土地上的惯常叙事。

近些年,粤港澳大湾区的紧密合作,务实而高效。如在应急救援合作方面,2024年6月,粤港澳三方在香港签署《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》,并明确将制定覆盖大湾区城市的《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方案》,建立技术交流、资源共享和应急动员协调三大机制。

“香港有事,就是我们有事”。每当困难来临,内地各界始终与港澳同胞风雨同舟、共克时艰,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相信随着救援的深入,无论是爱心善款还是救助力量,都将更高效、更充分地抵达。